新华社武汉11月4日电(记者于培)瞿家岭遗址出土被称为“史前混凝土”的红烧地、国内首次展出的16件古建筑藏品样本、五彩支架模型破解“法式创作”绘画“密码”……中国建筑科学馆与湖北库北武汉。 4日“新品上市”。新开放的古建筑展厅带领观众领略中国古代建筑技艺。 11月4日,观众参观中国建筑科技馆古建筑陈列馆。新华社记者 吴志尊 摄 本次展览以“源于自然与土木工程”为主题,分为结构、建造、跨度、耸立、装配五个部分。参观过程中以文物、模型、互动多媒体、沉浸式装置等形式,展览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辉煌成就。走进展厅,各种“坚而不实”的榫卯结构,兼具结构承载和装饰功能的提梁、叠板斗拱,精巧复杂的穹顶沉箱等技艺,让你眼花缭乱。展览中心陈列着中国建筑学会古建筑考察过程中采集的16件样本。这也是这些实例首次走出清华大学来到武汉展出。透过展示柜,可以看到汉代篆刻砖的线条清晰,浅浮雕云龙图案黄绿琉璃滴水灵动,还能辨认出中国建筑学院碑文的五块残片,无不诉说着中国建筑学院勘察设计的足迹。古建筑离子。展览中展出的是中国建筑学会古建筑普查过程中收集到的实例。新华社记者于培摄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刘畅表示,这些文化实际上是梁思成等中国建筑学会会员收藏的古建筑实例。我们希望以中国建筑科技馆为窗口,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体验到中国建筑师在古文字考察和保护方面的天才,以及他们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古建筑的愿望。配合展览,中国建筑科技馆还推出“解锁古建筑建造密码从地面到坠落”等科普活动,带领您让人们沉浸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美丽和智慧之中。 11月4日,观众参观中国建筑科技馆古建筑陈列馆。新华社记者 吴志尊 摄 中国建筑科技馆于2020年8月19日开馆,接待游客近120万人次。 “今年是博物馆开馆的第五个年头,我们与多方合作,对常设展览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展览业态和观众声音,增设互动多媒体区域。我们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展览体验,助力弘扬各类历史建筑创造和保护精神。”中国建筑科技馆执行馆长张祖立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